走出去
当前位置主页 > 贸易促进 > 走出去 >

柬埔寨食品加工业 :需求旺盛,政府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发布:2018-10-18 信息来源:广东省商务厅

埔寨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热带农业,渔业资源丰富,食品加工业发展所需资源条件丰富。目前,柬埔寨食品加工业不发达,食品加工企业产能有限,不能满足本土消费需求。柬埔寨政府迫切希望大力提高食品加工业水平,加之国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柬埔寨食品加工业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现状与前景

食品加工业不发达,需求旺盛

一是食品加工业整体不发达。柬埔寨渔业资源很丰富,但捕捞技术、设备和渔业加工技术、设备都很落后;每年的用糖量很大,但是本国基本不能生产食糖。

二是食品加工业需求旺盛。柬埔寨食品消费不断增长,方便面、饼干、各种糖果基本都依赖进口。柬埔寨大量需求进口食品和饮料产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近几年来柬埔寨人均收入增长;二是柬埔寨酒店、餐厅和餐饮商店等大量兴建,对进口食品和饮料产品的需求强烈;三是大量旅客到访,需要进口食品和饮料产品;四是零售商店大量扩展,在金边和暹粒有超出130家超市和杂货店主要贩卖进口食品。

三是食品加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据统计,2012年在柬埔寨工业矿产和能源部注册的食品加工工厂共70家,与2008年的42家工厂相比上升66.7%。平均员工人数约179人,范围为8—1546人,共有4家工厂规模较大,聘用超过500名员工。当前,柬埔寨政府迫切希望大力提高加工业的水平,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相继在柬埔寨设立食品加工企业。

四是柬埔寨食品加工企业细分领域分散。据统计,在柬埔寨42家食品公司当中,有9家是碾米厂,5家生产动物饲料,4家生产面粉,4家生产糖和4家生产酒精,共有16家公司生产饮料,当中6家是啤酒公司。

政策导向

提供开放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一是柬埔寨对华政策积极友善。柬埔寨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此基础上柬埔寨对华政策积极友善。目前中国和柬埔寨的关系良好,经济政治方面的合作基础相当坚实且广泛。双方政府于2010年12月13日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于2013年宣布启动“中柬友好年”。中国支持柬埔寨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对于柬埔寨重建经济,中国会继续给予支持。

二是柬埔寨实施鼓励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柬埔寨政府推行经济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食品加工业是柬埔寨优先发展的领域,为促进产业发展,柬埔寨通过实施吸引投资的政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取得一定成效。食品加工业吸引投资的鼓励政策主要包括:一是依据每项投资的条件及王国政府内阁法令规定的优惠条件,从第一次获得盈利的年份算起,可免征盈利税的时间最长为8年。如连续亏损5年,其亏损额则被准许用来冲减盈利税。如果投资者将其盈利用于再投资,则可免征其盈利税; 二是分配投资盈利,不管是转移到国外,还是在柬国内分配,均不征税;三是在某些项目的进口生产资料、半成品、原材料等,免征其关税及其他税务;四是产品出口,免征出口税。

产业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低下

柬埔寨食品加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柬埔寨目前尚未建立食品加工产业体系,现有食品加工企业规模也以小型企业为主。以粮食加工企业为例,大多数每小时产能不超过5吨。据柬埔寨提供的125家稻谷生产企业资料,每小时加工能力在10吨以上的约有10家,每小时加工能力在5—10吨的有12家,其余均在5吨以下。由于缺乏流动资金和储备仓容,许多柬埔寨企业不能实现连续生产,每年仅在收割期后的1个月内进行集中抢购和加工,机器设备闲置问题严重。柬埔寨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卫生条件差,不能达到HACCP认证标准,出口受到检验检疫壁垒的限制。

合作现状

食品加工领域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中国和柬埔寨食品加工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从柬埔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柬埔寨高层领导间相互访问频繁,经济贸易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在柬埔寨经济遭遇危机时刻,中国积极地向柬埔寨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并且援助的规模不断扩大。另外,中国政府为了推进和鼓励我国食品加工企业到柬埔寨进行投资活动,还向我国企业提供了低息贷款。近年来,由于柬埔寨政治相对稳定,经济不断发展,吸引了中国食品加工企业到柬埔寨投资建厂。2012年,我国科技部与柬埔寨工业矿产和能源部签署《关于开展两国间食品工业技术合作、在柬埔寨援建中柬食品工业科技合作与联合实验室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下属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与柬埔寨联合实验室中心在柬埔寨建设“中柬食品工业科技合作与联合实验室”。作为伙伴计划框架下启动的第一个联合实验室,中柬联合实验室项目进展顺利,双方还依托联合实验室开展人员培训等工作,切实帮助柬方提高食品行业技术水平。

目前,中国云南、广西、河南等省加工企业与柬埔寨加工合作项目进展顺利。2011年,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云南海投)与柬埔寨索玛(SOMA)集团合作组建年产20万吨大米的合资公司,在柬埔寨加工大米销往中国等国际市场。柬埔寨出口中国的检验检疫壁垒已经消除,中国在柬埔寨已经有认证机构。

二是中柬食品加工合作将获更大发展。2016年8月,中柬两国商务部部长在柬埔寨举行会谈,双方达成多项共识,其中有两大重要领域涉及食品加工业:一是中国将与相关部门磋商以向柬埔寨提供97%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免配额的待遇;二是中国将考虑增加从柬埔寨进口大米的配额,以在2017年增加增至20万吨,同时鼓励更多的中国投资公司到柬埔寨投资食品加工业。不断优化的合作政策环境将促进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到柬埔寨投资食品加工业,同时或将有更多柬埔寨食品出口到中国。

合作建议

推动先进技术进柬,以援助带动投资

食品加工业是广东的传统产业。2014年,广东食品加工工业销售产值6400.36亿元,同比增长7.4%,产销率为96.7%,内销率为95.1%,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有8家。广东是食品出口大省,出口额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食品行业出口总额的18.9%。

食品加工业是柬埔寨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是柬政府优先发展的领域。预计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柬埔寨政府将继续加大对食品加工业的投入,改善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强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多元化。广东省在食品加工领域发展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力量,双方合作有较大发展空间。另外,柬埔寨作为一个不发达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整个国家对于外债使用受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规模限制。

结合广东和柬埔寨食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广东企业到柬埔寨投资食品加工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重点考虑通过输出我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逐步改变柬埔寨落后的传统加工业;二是要以援助带动投资。柬埔寨政府财政困难,投入有限,在双方合作项目上,柬埔寨政府无力承担基建投资,只能用土地资源与我合作,可以考虑以无息、低息贷款的方式解决项目前期启动资金;三是要关注柬埔寨法律和政策变化。柬埔寨政府存在着较严重的腐败现象,组织机构臃肿,审批程序复杂,同时政策多变,这些都增加了企业负担。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食品加工产业应关注柬埔寨法律和政局政策变化,遵守当地的法律,保障投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