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是东南亚地区家电产品的制造中心。家电产业是泰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其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家电龙头企业陆续进入泰国,将产品打入家电市场或直接投资设厂。
一、发展现状
东盟的家电制造中心,国际家电巨头投资设厂
泰国的家电产业历经三十余年发展,不仅成为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更成为东南亚地区的家电制造中心。泰国是东盟最大的空调器、冰箱、微波炉、复印机、打印机生产基地,家电产品不仅满足本国市场需求,还远销海外市场。2014年,泰国家电产业贸易总额达41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35亿美元,进口额176亿美元。泰国家电主要出口至东盟其他国家、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见图5-1)。其中,东盟其他国家是泰国家电最大的出口市场,2014年泰国向东盟其他国家出口家电总额高达4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5%,在泰国家电出口总额中占比20.1%。
泰国拥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完善的供应网络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多家国际家电制造巨头在泰国投资设厂,包括博世、西门子、伊莱克斯、松下、东芝、三星等。我国TCL集团和海尔集团也在泰国投资设厂。2015年1月,欧洲第二大畅销的家电品牌倍科(Beko)集团在泰国建造其首个东盟生产厂,并于2015年底投产。该工厂位于罗勇工业基地内,占地26.3万平方米,投资1亿美元。瑞典的伊莱克斯公司看好东南亚市场的发展潜力,制定了投资泰国家电产业的长期计划,将泰国打造为亚太地区的冰箱生产和出口基地,并向全球市场输送。
二、政策导向
税收优惠吸引投资,劳工政策利弊参半
泰国政府高度肯定家电产业对泰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泰国政府依照经济发展程度、收入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将全国76个行政区分为3个投资区域,每个区域采取不同的投资优惠政策。
2005年,泰国政府对家电产业外商投资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在进口关税方面,免除所有投资区域内家电企业进口机械产品的关税。在公司所得税方面,对于“区域1”内的家电企业,自投资起5年内免除公司所得税;对于“区域2”内的家电企业,自投资起6年内免除公司所得税,如果家电企业位于特殊工业园区内,则7年内免除公司所得税;对于“区域3”内的家电企业,自投资起8年内免除公司所得税。
尽管泰国政府对外商投资给予了税收优惠,但也出台了诸如调高最低工资标准一类的政策,对外商投资带来一定消极影响。2014年4月,泰国政府将7个府的最低劳工日工资提高至300泰铢(约合8.55美元),其余69个府的最低日工资标准也提高39.5%。该项调整保护了泰国劳工利益,却也导致制造业成本大幅上升,削弱了泰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虽然家电产业并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企业经常采用价格手段竞争,严格控制成本是家电企业遵循的基本原则。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使对生产成本敏感的外国投资者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周边劳工成本更低的国家。
三、市场格局
家电销售规模保持稳健增长,消费者倾向质量好且节能的产品
2014—2015年,尽管泰国经济整体面临下行压力,但泰国家电销售规模仍保持了稳健增长。截至2015年年底,泰国有约1000亿泰铢的住宅项目完工并交付,大量新增住房带动了家电销售,是家电市场保持稳健增长的重要原因。此外,尽管近年泰国经济增长缓慢,居民对于大规模家电消费支出普遍谨慎,但泰国主要零售商加大了促销力度,有效促使居民将已有家电更新换代。
在产品选择上,泰国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品牌知名度高、质量好且节能的产品。近年,泰国主要家电厂商纷纷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能效,以满足泰国消费者对高质量、节能产品的消费需求。此外,随着泰国高收入人群的增多,对高端家电产品的需求持续扩大。松下、东芝、日立等企业瞄准泰国高端消费市场,推出外观色彩艳丽、个性化强的家电产品,以满足高端消费群体需求。
四、合作现状
广东龙头企业陆续进入泰国家电市场
作为我国家电三大产业集群之一,广东家电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壮大,发展出以TCL、美的、格力等为代表的家电龙头企业。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家电龙头企业陆续进入泰国,将产品打入泰国家电市场,或直接在泰国投资设厂,其中,TCL集团表现尤为突出。
TCL集团自2004年起进入泰国市场,历经十余年发展与探索,近年产品销量喜人,泰国成为TCL全球布局的10个重点市场之一。2014年,TCL在泰国彩电销量20多万台,空调和手机在泰国均已借力于彩电的销售平台,实现了市场份额零的突破。2015年,TCL的彩电销售量在泰国市场跃居第三,市场份额约为10%,而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市场份额约为30%的三星和15%的LG。此外,TCL针对泰国消费者需求,陆续推出了超级静音空调、压缩机十年保修空调等系列产品,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
五、合作建议
承接产业转移,审慎把握市场机遇
广东省家电产业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已形成具备一定规模、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近年,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上升,产业向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地区转移成为大势所趋。泰国家电产业基础良好,国内和国际市场广阔,物流运输系统发达,人力资源丰富,可以成为承接广东省家电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广东省家电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在泰国开展投资经营。
一是发挥广东技术优势,利用泰国市场和人力资源优势,转移成熟产品。一方面,广东家电产业拥有大量成熟技术,产品已趋于标准化,并且与泰国家电产业技术阶梯度较小,易于为后者所接受。另一方面,伴随着广东经济发展,工资水平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家电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不断缩小。泰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于广东地区,因此,广东家电企业适宜向泰国转移一些适销对路、技术成熟的产品,发挥自身技术和资金优势,充分利用泰国劳动力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广东家电企业可利用两国便利的公路、铁路运输条件,在泰国投资设厂,面向全球市场。
二是运用本土化策略,实现产品和人才的本土化。广东家电企业在进入泰国市场的过程中,需充分考量泰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对消费者的影响,适时推出符合当地消费习惯、受当地消费者喜欢的商品。与此同时,加强人才的本土化,不仅仅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工人,更要重视在当地选拔和培养人才,使本土人才进入中层管理岗位。发挥本土员工的能动性,改进和完善企业文化,使企业与当地文化相融合。
三是立足泰国,开拓国际市场。泰国已全面加入东盟自贸区(AFTA),在泰国设厂,产品进入东盟更加便利。此外,泰国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国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泰国的家电产品出口至以上国家市场享有特别关税优惠。以国际市场为主要目标的广东家电企业可将生产基地转向泰国,充分利用泰国同东盟国家的优惠贸易安排,拓展国际市场。
四是理性看待泰国家电市场,审慎把握市场机遇。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泰国家电产业虽基础较好,但劳工不是最廉价的,政府对家电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并非最大的。特别是2014年以来,泰国政府提高了制造业劳工最低工资标准,用工成本大幅上涨,对于以价格优势取胜的企业影响较大。广东企业应审慎看待泰国家电产业发展现状,既不能低估泰国市场风险,也要能够从泰国家电产业的发展中寻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