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促进
当前位置主页 > 贸易促进 > 走出去 > 贸易促进 >

专家建议走出去企业要明察境外投资环境

发布:2018-08-07 信息来源:中国贸易报社 中国贸易报

    近年来,世界经济贸易环境趋于复杂,虽然经济复苏势头向好,但是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而中美新一轮贸易摩擦等国际事件也让全球经济贸易环境趋于复杂。面对内外“夹击”的大环境,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形势愈发严峻。在日前举办的全球市场与中国连线讲座上,君合律师事务所纽约分所境外投资主管合伙人郝勇指出,中企境外投资想要少走弯路,应观察好投资环境,把好政策关。


    在过去的两三年间,关于境外投资我国出台了多项外汇管制的政策。郝勇指出,从实践中看,我们要慎重对待境外投资审批事项,充分做好境外投资审批材料的准备工作。企业要讲好自身“故事”,将主要业务、商业计划、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与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相匹配。如果企业准备的材料能讲一个好的“故事”,境外投资进展会更加顺利。


    近段时间,贸易制裁和出口管制也在逐渐增多,值得企业警惕。郝勇举例说,有一家中国企业,曾与某受联合国制裁的国家开展过小规模业务,后联合国在美国压力下收紧了对该国的制裁,中国企业看到后立即终止了跟该国的往来。但当联合国专家组汇报违反制裁规定企业名单时,仍然将该企业列入其中。后经调查发现,是因为联合国专家组给该企业发邮件咨询相关事宜时企业没有做出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联合国对于某国家的制裁,也需注意到美国的态度。该案件中与中国企业有资金往来的两家银行,得知此事后,冻结了这家企业的资金账户也拒绝与企业进行资金往来。原因是这两家银行经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美元进行结算,如果美国以银行违反联合国制裁为由对其进行制裁,不允许他们用美元结算,对银行而言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由此可见,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应随时关注国际形势,规避相应风险。
    

    中外投资文化差异也会对中企跨境投资产生影响。很多时候,中企海外收购价款是通过分期支付方式进行的。郝勇举例说,如果这笔交易是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他要想确认中国公司的股东身份,就可以直接去中国工商局查找公司目前情况以及历史沿革记录。但美国的法律文化中,注重保护非上市公司股东的隐私。美国没有工商局,也没有其他政府或第三方存放股东的相关记录,只能通过认真撰写交易合同,约定赔偿条款、延期支付等方式降低买方风险。


    此外,美国此前公布的对中国产品征税清单也可能给中国相关企业带来影响。“尤其是制造业,这类企业过去在国内制造实物,再出口到美国。如今出口时可能被加征关税。而如果在美国直接生产,成本和税费加起来可能要比在中国生产更低。这会带来企业生产地域的转变。”郝勇指出,随着部分中国企业前往美国进行生产,美国对中国企业在国有背景等方面的怀疑可能也会加深(美国商业文化中比较排斥中国企业的国有背景)。同时,强制技术转让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是美方关注的焦点。


    郝勇还指出,中企海外投资还要关注以下两方面。一是资金出境。由于中国在资本项目上的外汇管制尚未完全放开,境内企业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并向境外支付时,仍会受到外汇管理部门直接或间接的监管。而很多国家没有这一问题,因此有时候中国企业要被迫支付更高的价格,才能谈成一个项目,这对中企来说是个挑战。二是中方需要加强契约精神。一旦签订合同,企业就要严格按照白纸黑字的约定来履行,不能有“签约只是关系开始,有事再商量的”中式心态,应做到言出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