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当前位置主页 > 公平贸易 > 案例介绍 >

肯尼亚、乌干达出口风险攀升

发布:2018-07-30 信息来源:义乌商报

    近日,驻肯尼亚、乌干达使馆经商处多次收到中国进出口公司来函,称在与肯尼亚注册的公司进行外贸交易时,遭遇贸易欺诈,导致货物滞留肯尼亚蒙巴萨港,产生高额滞港费,或货物被提走却未支付货款,导致企业损失惨重。驻肯尼亚、乌干达使馆经商处提醒出口企业谨防贸易欺诈行为。

  5月底,国内A公司与美国B公司在肯尼亚的分公司签订出口合同。B公司联系人许诺A公司确认发货后2个月内全额付清货款。然而A公司发完第一批货后,对方又追加了一批货。在A公司开始催第一批货款时,对方以多种理由拖延付款。A公司感觉事情不妙,立即委托其他客户来肯尼亚了解情况,却发现无法找到所谓的肯尼亚分公司。

  驻肯尼亚、乌干达使馆经商处对近期案例归纳如下,此类案件的诈骗手法具有较强相似性:冒用乌干达、肯尼亚或国外知名企业(或其子公司)名义,在乌干达境内注册中介公司,利用其知名度及信息资料行骗,伪造文件、签章及职员身份,签订虚假合同;采用高风险支付方式交易。利用我国出口企业对新市场缺乏了解、急于扩大贸易量的心理,要求使用赊销等卖方风险较大的支付方式进行交易,提货后拒不付款甚至失联。

  鉴此,我市相关企业与涉及乌干达、肯尼亚等客商交易时需提高警惕,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避免以上述高风险付款方式进行交易,尽量采用信用证方式支付以降低风险;二是谨慎选择贸易伙伴,仔细甄别外方信息,多渠道了解对方资信状况,包括电话联系公司总部以核实分公司及订单真实性信息;三是案件发生后,及时采取适当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如及时向中国国际刑警组织报案等,并委派人员到货物所在地办理货物退运或转运,尽量将损失降至最低,并向主管部门及使馆经商处反映情况。